查看原文
其他

才战河套 再战方舱 “疫”无反顾 用心守“沪”


连日来,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,实施严格分区管控、隔离救治工作刻不容缓。中建八局南方公司积极响应,火速成立援“沪”建设突击队,集中专业和资源优势,逆行而上,积极投身上海战“疫”一线,以迅速行动完美诠释了央企的责任担当,彰显了中建八局的铁军作风。


安装通风管道


这支由48名管理人员、248名劳务工人组成的援建队伍,持续奋战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方舱项目建设一线,全力以赴、不舍昼夜,攻坚克难、众志成城,努力保证方舱顺利启用。


争分夺秒建设


李如意


李如意在建设现场


“如有需要,我随时待命。”李如意是中建八局南方公司安装分公司副经理,担负本次南方公司援建项目施工现场总指挥。在接到相关指示后,刚参与中央支援香港应急医院项目建设的他,按规定结束隔离后,再次逆行出征,奔赴新的“战场”。

“才战河套,再战方舱。”从河套项目积累过来的经验,李如意深知,他需要带领这支队伍分秒必争。与疫情赛跑,到上海刚下车便放下行李匆匆赶赴施工现场察看整体计划。一旦进入工作状态,他便会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,不知疲倦地协调着现场的工作,全力以赴为项目快速建成保驾护航。


农克焕


农克焕不停地协调物资供应


“我们还缺什么物资,请及时和我联系。”已经记不清这是农克焕在群里发的第多少条消息了。为确保物资供应,在赶往方舱项目的大巴上不停与相关单位沟通,精准排布物资计划,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他始终保持紧绷的精神状态。

“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作息,越在关键时刻越不能掉链子。”在他的努力下,大部分物资都能稳步进场,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开展。


李晓弟


李晓弟在搬运物资


李晓弟援建上海方舱医院的电话是在隔离酒店接到的,本打算与家人团聚的他结束隔离后立即乘坐满载货物的物资车,历经17个小时、跨越1500多公里的距离,从深圳连夜奔赴上海。肩负后勤保障重任的他,即插即用,到达项目后迅速投入工作状态,协调现场物资、搬运口罩、发放被褥、供应餐饮等一直忙个不停。

由于物资保障需要确保时效性、及时性,才能为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保驾护航,李晓弟连续两天协调物资到半夜三四点。他表示,“我不敢睡,就算是睡着了过不久也会被电话叫醒,来电铃声就是我的闹钟。”


张廷琛


张廷琛在现场工作


“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日,守沪行动,一起加油。”这是张廷琛在建设现场发布的一条朋友圈。深夜凌晨的现场,线上线下的对接,没有丝毫停歇,以最快的速度精研图纸,又立马转入现场施工。每过一个小时,要将跨度巨大的4个工区都走一遍,逐一标注、逐一排查、逐一复核、逐一销项,确保各项节点按时完成。

“年轻不就该这样吗?我不来谁来。”这批队伍中还有很多像张廷琛一样年轻人,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,异常艰苦的环境条件下,没有一个人抱怨,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。


张嘉


张嘉正在检查设备安装情况


“火神山都经历过,交给我们,请尽管放心。”张嘉是此次援建项目的一名劳务班组负责人。当日接到指示后,迅速带领40人的队伍从武汉乘大巴出发,星夜奔赴上海。

他们此次援建的主要任务是为方舱项目安装“呼吸系统”——通风管的制作、安装和风机、风阀的安装。风管的尺寸都需要控制在3m×1.8m,张嘉丝毫不敢懈怠,带着工友分工、看图纸,昼夜不停地重复运输、拼接、安装等步骤,各项工作得到有条不紊的推进。

“我首先是党员,其次才是农民工。”张嘉这支队伍中共有6名中共党员,都亲身参与过火神山建设,短短2年时间内已多次与病毒贴身作战,他表示服务抗疫大局,优质完成援建任务就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。



人均休息不到4个小时

日均步数超30000步

饿了匆匆扒几口

困了就趴在办公桌眯一会

援建人员立马进入“战时”状态


昼夜温差近18度

嗓子沙哑、眼睛通红

仍坚守岗位,这是常态

4项工区任务

参战人员24小时两班倒作业

没有一个人喊累

他们“疫”无反顾

用心守“沪”



新媒体中心出品


供稿:党委工作部

编辑:潘臻

审核:曹植勤


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